湖北中医药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2015年01月22日 00:00  点击:[]

湖北中医药大学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中医校字[2010] 62号

  为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落实湖北中医药大学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依照《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和《湖北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中医院字[2006]3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医药卫生事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市场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中医药教育的特殊规律,充分发挥我校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多样化。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的结合,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统一专业要求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实施分类指导,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本科教育标准,倡导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PBL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改革教与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后分化、重特色”。前期遵循加强基础的原则,对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即前期趋同);后期以中医药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课程分化(即后期分化)。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重点,发扬特色。 4.坚 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学时比例,精选主干课,缩减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压缩课内学时,减少课堂讲授时数, 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选择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完善主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等制度,促进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技能, 拓展学生社会适应面。 5.加 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科学设置并合理安排课程实验、教学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 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以及学科和科技竞赛活动;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 程。

三、具体要求 1.学制 本科教学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教学计划按四学年制(医类专业按五学年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2.学期及教学周设置 每学年实行两学期制,春季、秋季学期原则上设置19周,其中17周教学,2周考试。 3.课程总学时及周学时数设置 (1)五年制医学类(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涉外专业)课程总学时控制在3200学时以内; 四年制药学类(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专业)、生物技术、英语专业课程总学时控制在2800学时以内; 四年制管理类(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检验类(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专业)、医学信息工程、护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 (2)周学时数原则上不超过26学时。 4.课程结构及比例 必修课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85—90%。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类,其中公共基础课占必修课总学时的25%—30%、专业基础课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0%—35%、专业课占必修课总学时的30%—35%。 (2)选修课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10—15%。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类,其中公共选修课占选修课总学时的30%,专业选修课占选修课总学时的70%。 5. 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调整的基本原则 (1)专业必修课应由原专业课程中的主要课程(核心课程)所组成; (2)专业选修课可由原专业课程中的非主要课程(非核心课程)及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或新开选修课所组成。 6.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实践)学时比例需适当提高;管理、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实践)学时比例需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及各方向)将《临床技能实践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学时为54学时。 7.中医学专业及针灸推拿学专业(含方向)中、西医学时比例为7:3,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学时比例为5:5。 8.除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不同外,同一门课程学时尽量统一。 9.各专业大学英语总学时调整为240,分四学期执行,每学期60学时。 10.各专业思政课总学时的2/3设置为课堂讲授,其余1/3学时可采取专题分析讨论、社会实践教育等形式进行。 11.原各专业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计算机操作基础》调整为《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60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调整为公共选修课。 12.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形势政策课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设置,学时分别为18、18、28,按年级组织课堂开课。 13. 学分计算及学分设置 (1)课程学分按照每18学时为1学分计算,学分的确定,取小数点后一位数的5值,非5值按2舍3入和7退8进计。 (2)每学期学生修读学分数平均不得超过24学分。 (3)军事训练、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含毕业论文)等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照每周为1学分计算。 (4)总学分由必修课、选修课、军事训练、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含毕业论文)等相应学分构成,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及要求设置具体学分数。 14. 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内,鼓励拓展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 15. 鼓励开设双语课程。 16.探索中医经典课程(内经选读、伤寒论等)分段式教学,前期以经典理论导读为主,后期结合临床研读为主。

四、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及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2.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和目标,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说明专业培养要求以及培养的人才类型。 3.培养规格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分解阐述,采用描述性语言,内容具体而可操作。 4.主干学科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 5.主要课程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参考目前教育部制定的专业规范,设置主要课程。 6.专业方向设置 设方向的专业对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等进行说明。 7.修业年限 按实际年限写明。 8.课程设置 各专业对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介绍。 9.实践教学 各专业对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介绍,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与要求。 10.成绩考核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该课程在不同专业、层次中的地位与作用,分层次修订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制订课程考核方案(确定考核形式及成绩构成比例),并根据教学大纲修订题库,原则上同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要求趋同。 教学见习、毕业实习期间以及毕业实习结束后,各院系应制定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 11.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相应学位(医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 12.教学时数比例及教学进程表 统计各类课程学时比例,按照进程表表格模板填写相关信息。

五、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要求 1.各 院系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要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结合专业认证标准,多样化、多途 径和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并把改革中探索出的经验、做法体现并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减少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 科学性、先进性与规范性。 2.人才培养方案由各院系制订后,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审查,经学校教学委员会审定,报学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二0一0年七月六日    


  目   录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美容与养生康复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针灸推拿学专业(涉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针灸推拿学专业(针刀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涉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事法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扎实的中医药基本理论与中医专业知识、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事业工作的初步合格的中医师,并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中医药事业,致力于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并掌握现代中医师所必须的西医学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较熟练和准确的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技能;具有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阅读中医古籍医籍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基本方法,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了解中医药学科和西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较好的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书刊;较好的掌握和运用中国古文化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6、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西医内科学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教学实习 学生在第六学期暑期开展8周教学实习,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5、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6、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7、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708 必修课总学分:150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96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28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88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4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3.5 平均周学时:24.4


中医学专业(美容与养生康复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美容养生康复学理论、临床诊疗技术以及必要的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中医美容与养生康复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中医事业,致力于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中医药养生康复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学习并掌握现代中医师所必须的西医学基础理论和技能;具有较熟练和准确的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 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养生康复理论及技能从事卫生健康服务的能力;具有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较强的阅读中医古籍医籍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基本方法,掌握与中医学特别是养生康复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了解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较好的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书刊;较好的掌握和运用中国古文化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6、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医学美容学、养生康复医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 常人体解剖学、美容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美容学、美容 外科学、康复医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美容皮肤科学、中药化妆品学、美容应用技术、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5、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6、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802 必修课总学分:15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4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62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1098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9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1 平均周学时:24.74      


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突出掌握中医骨伤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中医骨伤科和中西医结合骨科临床医疗工作的骨伤专业人才,并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培养要求 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遵纪守法,热爱中医骨伤医学事业,努力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中医学和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能正确地运用中医骨伤技术以及药物对临床上常见病进行辨证施治,对常见的急重症能进行一些有效的抢救处理。     3、具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有关中医骨伤科学的古代文献,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中医骨伤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 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骨伤学基础、生物力学、中医骨伤学、中医骨病学、 筋伤学、骨手术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教学实习 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开展8周教学实习,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5、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6、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7、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764 必修课总学分:153.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4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02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1020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5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9 平均周学时:24.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毕业后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并在中西医结合的教育、科研、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致力于发展中西医结合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了解中、西医理论知识的兼容并蓄方法,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既能较熟练和准确的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进行辨 证论治,又能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方法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并能合理的配合使用中西医药物以提高疗效或减缓不良反应;具有对急重病症进行一般有效 处理的能力;初步具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能力。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阅读中医古籍医籍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基本方法,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了解中医药学科和西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初步具有中西医结合文献研究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5、较好地学习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外语书刊;较好的掌握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6、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西医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 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 医伤科学、针灸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根据“夯实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加强临床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专业课三大模块: 1、中医基础课程 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等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中医基础知识背景,树立中医思维方式,为后续中医临床基础和临床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西医基础课程 西医基础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 学、医用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包含物理诊断、实验诊断、放射诊断、心电图诊 断、超声诊断)等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现代医学基础知识背景,为后续临床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 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产科学、预防医学概论、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 学、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临床技能实践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使本专业学 生系统学习中、西医临床各科专业知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八、实验(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5、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6、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授予学位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724 必修课总学分:151.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4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9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992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6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9.5 平均周学时:23.94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西医学及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毕业后能从事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咨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中西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服务意识,遵纪守法;热爱并致力于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了解中、西医理论知识的兼容并蓄方法,逐步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既能较熟练和准确的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进行 辨证论治,又能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的技术方法对疾病进行定性、定位诊断,并能合理的配合使用中西医药物以提高疗效或减缓不良反应;具有对急、难、重病症进行 一般有效处理的能力;具有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社区医疗工作技能。 3、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阅读中医古籍医籍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基本方法,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了解中医药学科和现代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初步具有中西医结合文献研究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5、较好地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书刊;较好的掌握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6、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西医学,全科医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 常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全科医学概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 医妇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 概论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根据“夯实中、西医基础,加强临床实践,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服务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专业课三大模块: 1、中医基础课程 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等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中医基础知识背景,树立中医思维方式,为后续中医临床基础和临床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西医基础课程 西医基础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 学、医用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包含物理诊断、实验诊断、放射诊断、心电图诊 断、超声诊断)等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现代医学基础知识背景,为后续临床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伤寒论、金贵要略、温病学、中医内 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西医妇产科学、预防医学概论、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 学、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全科医学概论、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概论、医学 心理学与精神卫生、康复医学、临床技能实践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使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中、西医临床各科专业知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全科医 学工作。 八、实验(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5、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6、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授予学位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818 必修课总学分:157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4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9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1056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26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7.5 平均周学时:24.37  


  针灸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并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培养要求  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遵纪守法,热爱针灸推拿医学事业,努力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能正确地运用针灸推拿技术以及药物对临床上适应针灸推拿治疗的常见 病进行辨证施治,对常见的针灸科、推拿科的急重症能进行一些有效的抢救处理。      3、具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有关针灸推拿学的古代文献,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 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针灸治疗学、中医 伤科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内科学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教学实习 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开展8周教学实习,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5、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6、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7、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838 必修课总学分:156.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96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26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1016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32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8 平均周学时:24.57    


针灸推拿学专业(涉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较强的的英文“听、说、读、写”及对外交流能力,毕业后能面向国内外医疗事业机构,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心于改革开放,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遵纪守法,热爱针灸推拿医学事业,努力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能正确地运用针灸推拿技术以及药物对临床上适应针灸推拿治疗的常见 病进行辨证施治,对常见的针灸科、推拿科的急重症能进行一些有效的抢救处理。 3、熟悉国内外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有关针灸推拿学的古代文献。了解国内外针灸学科的发展动态;较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具备“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专业外语书刊,能较好的掌握和运用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 5、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英语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 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实验针灸学、针灸治疗学、中医伤科学、推拿功法 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内科学、中医药英语、针灸专业英语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教学实习 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开展8周教学实习,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5、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6、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7、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授予学位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812 必修课总学分:15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56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26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930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1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2 平均周学时:24.98  


  针灸推拿学专业(针刀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毕业后能从事针灸、针刀医疗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并在中医学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培养要求 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遵纪守法,热爱针刀医学事业,努力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中医学和针刀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能正确地运用针刀技术以及药物对临床上适应针刀治疗的常见病进行治疗,对常见的针刀科的急重症能进行一些有效的抢救处理。 3、具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有关针灸推拿学的古代文献,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较好地掌握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针刀医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 常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经、伤寒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刀医学基础理论、针刀影像诊断学、 针刀刀法手法学、针刀治疗学、中医伤科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中医、西医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医、西医临床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展临床课教学实践。 4、教学实习 学生在第六学期暑假开展8周教学实习,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5、临床技能实训 学生在第8学期开展临床技能实践训练,强化和规范训练学生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为进入毕业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6、毕业实习 学生在第8学期六月上旬进入毕业实习,共计五十周,主要实习内、外、妇、儿各科,通过实际的临床工作,培养学生对常见病进行基本中西医诊治和初步临床研究的能力。 7、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授予学位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838 必修课总学分:158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96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7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1072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0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6.5 平均周学时:24.36      


    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护理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教学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9)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2、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知识要求 (1) 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中西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5)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四、主干学科 护理学,中医学,西医学,心理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正常人体解剖学、 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美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 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1、公共基础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育等,学习这些课程为护理学生学习医学、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等,学习这些课程为学生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3、专业课程 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护理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必备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形成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4、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护理学导论、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社会素质,增强职业道德与修养,以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现代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 5、中医特色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等,这些课程是为了发挥中医特色,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整体护理、辨证施护,具有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八、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护 理学基本技术和专科技术、常用诊疗技术的配合、健康评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急危重症的应急护理和抢救配合、评判性思 维和临床决策、沟通技能、健康教育、护理对象管理等。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的基础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健康 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美学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有实践教学。第四学期末开展2周的内 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第六学期设护理综合实训,为毕业实习做好准备。 4、毕业实习 在第七、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使学生在临床护理 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训练初步配合急危 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护理管理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在第七、八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七学期完成和选题、开题;第八学期撰写、定稿并进行评审。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072 必修课总学分:116.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78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768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516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3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9 平均周学时:24.06      


护理学专业(涉外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护理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较强的的英文“听、说、读、写”及对外交流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教学能力,毕业后能面向国内外医疗事业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8)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9)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2、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英语沟通的能力。 3、知识要求 (1) 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中西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5)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6)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 四、主干学科 护理学,中医学,西医学,英语 五、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药理学、基础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护理美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管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社区护理 学、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伦理学、英语语音、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护理专业英语 六、修业年限 五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1、公共基础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育等,学习这些课程为护理学生学习医学、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等,学习这些课程为学生学习护理学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3、专业课程 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护理综合实训等,这些课程是护理学专业的必备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形成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4、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护理学导论、护理美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社会素质,增强职业道德与修养,以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现代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 5、中医特色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等,这些课程是为了发挥中医特色,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整体护理、辨证施护,具有为服务对象提供中医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6、英语特色课程 英语语音、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 听力、护理专业英语等课程,本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在外语系进行英语培训,大二至大三学期完成护理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文 “听、说、读、写”能力,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服务于国内外各医疗事业机构。 八、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护 理学基本技术和专科技术、常用诊疗技术的配合、健康评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情观察和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急危重症的应急护理和抢救配合、评判性思 维和临床决策、沟通技能、健康教育、护理对象管理等。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医学类学生以“预实习”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的基础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健康 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美学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有实践教学。第六学期末开展2周的内 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第八学期设护理综合实训,为毕业实习做好准备。 4、毕业实习 在第九、十学期开展毕业实习,使学生在临床护理 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训练初步配合急危 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护理管理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在第九、十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九学期完成和选题、开题;第十学期撰写、定稿并进行评审。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五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还要进行有关科目的临床技能考核及有关课程的理论考试。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476 必修课总学分:138.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54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138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548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57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33 平均周学时:22.76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中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能从事中药生产、科研、教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中医药事业,致力于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具有终身学习观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 3. 具有科学态度,具有理性地分析、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4. 掌握中药学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 掌握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到各学科实验技能,科 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能够适应中药研究与开发,中药生产,中药质量分析与中药临床应用的需要。 5. 掌握中药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及技能掌握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能够比较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了解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熟悉药学法规、政策;比较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6. 掌握与中药学专业相关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与中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生命科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7.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9. 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药学 药学 中医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 中药学  方剂学  药用植物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资源学 中药化学 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制剂分析 药事管理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下列四类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化学基础课程体系;生物医学(生物学、医学、中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中药学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主干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基础课程、生物学与中医学基础课程、中药学学科专业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教育部规定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课程。 2.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3.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 4.中药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二、四学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2周,培养学生对野外药用植物识别能力。 4.中药性状实习 中药鉴定学性状实习2周,培养学生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品质识别能力。 5、课程实践 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6、专题实习 第七学期末进入毕业实习(设计),共计23周,内容主要包括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剂学、药厂GMP、医院制剂等。结合医疗、生产、科研进行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和答辩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改 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 定。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均按《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结束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及取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324 必修课总学分:129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1014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626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68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508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8.5 平均周学时:25.75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富有创 新精神,具备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药学、生物学和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药材生产、中药制剂及中药研究和开发等领域从事中药资源调 查、中药材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的中药资源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中医药学、生物学和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调查分析中药资源和中药材栽培生产、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和保护更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具有中药资源调查、中药原料生产、加工、中药新药开发和中药资源综合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和理论;热爱医药卫生事 业,愿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思想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 4. 掌握中药资源调查、开发和合理利用、保护更新的知识和技能。 5. 掌握药用植物栽培的知识与技能。 6. 掌握中药材的鉴定、加工、炮制、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7. 具有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能力。 8. 具有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 9. 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 10.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综述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1. 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12. 学习一门外国语,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13. 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 农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  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  植物生理和生态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药剂学  中药资源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中药化学  中药炮制学  植物遗传与育种学  土壤与肥料学 中药材商品养护学  中药新药开发概论 中药材采收与加工技术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下列七类: 1.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 2.数理及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物理学,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 3.化学基础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4.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 5.农学基础课程体系:土壤与肥料,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植物遗传育种学。 6.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材采收与加工技术,中药材商品养护学,中药新药开发概论,药事管理学。 7、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二、四学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2周,培养学生野外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能力。 4.中药性状实习 中药鉴定学性状实习2周,培养学生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品质识别能力。 5、课程实践 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6、专题实习 第七学期末进入毕业实习(设计),共计23周,内容主要包括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剂学、药厂GMP、医院制剂等。结合医疗、生产、科研进行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和答辩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改 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 定。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均按《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结束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及取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440 必修课总学分:135.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1014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586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840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8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1.5 平均周学时:25.67


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药物制剂制备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工艺设计、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生产技术改造、质量控制、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医药事业,致力于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制剂的研究、剂型设计与改进以及药物制剂生产的工艺设计等技术,具有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剂型的设计与改进和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 5、了解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8、学习一门外语,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知识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药学、药剂学、化学工程学   五、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分析、物理学、药理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程设计、制药工艺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 1.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 2.数理及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物理学,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 3.化学基础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4.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 5.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 ,化工原理,药剂学,药物分析,生药学,药物制剂生产专用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机械制图与工程制图,制药工艺学。 6.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验(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二、四学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4、专题实习 第七学期末进入毕业实习(设计),共计23周,内容主要包括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剂学、药厂GMP、医院制剂等。结合医疗、生产、科研进行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和答辩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改 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 定。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均按《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结束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及取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306 必修课总学分:127.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1014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554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738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4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5 平均周学时:24.12  


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 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医药制药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础 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药学、化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在医药(主要是中药)、化工、生物化工、食品等行业 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开发、放大和设计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药学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 理、化工仪表与测量、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 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医药产品的生产、工程设计、新药的研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医药事业,致力于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 掌握药物生产工艺技术、工程设计与制药设备性能。 4. 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 熟悉国家有关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了解药物生产设备的设计方法。 7. 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和营销的基本知识。 8.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9. 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10. 学习一门外语,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11. 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生物工程 中药学 五、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 化工仪表与测量 药物化学   药物制剂工程 制药工艺学  药理学 中药药剂学 制药工程设计 天然药物化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 1.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 2.数理及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学,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化工仪表与测量,机械制图与工程制图。 3.化学基础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化工原理。 4.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体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学,药理学。 5.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药物合成反应,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制剂工程,制药工程设计。 6、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二、四学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4、专题实习 第七学期末进入毕业实习(设计),共计23周,内容主要包括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剂学、药厂GMP、医院制剂等。结合医疗、生产、科研进行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和答辩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改 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 定。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均按《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结束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及取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416 必修课总学分:133.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1014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59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812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3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4 平均周学时:24.96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临床药学、医药营销与管理、药物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培养适应药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医学、化学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能从事药物生产、科研、教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医药事业,致力于发展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思想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知识创新意识。 3.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药物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主要药物制备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5.具有药物制剂设计的初步能力、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临床评价和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6.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和营销的基本知识。 7.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8.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9.学习一门外语,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10.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知识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药学 化学 生物学 五、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药物分析 药事管理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 1.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 2.数理及信息技术课程体系: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物理学,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 3.化学基础课程体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 4.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5.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用植物学,药事管理学。 6.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二、四学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实验课,以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2周,培养学生对野外药用植物识别能力。 5、专题实习 第七学期末进入毕业实习(设计),共计23周,内容主要包括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药剂学、药厂GMP、医院制剂等。结合医疗、生产、科研进行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和答辩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改 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学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 定。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均按《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结束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及取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270 必修课总学分:126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1014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588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668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8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7 平均周学时:24.12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具备检验医学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疾病控制中心从事检验医学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对医学检验结果做出初步临床解释。 2、 掌握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血液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 掌握临床医学检验常规项目的检测方法,能够对临床诊断推荐、提供合理特异的检测指标。 4、 熟悉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实验室管理知识及质量控制方法,具有数理统计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能力。 6、 了解检验医学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7、 了解医学类实验室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8、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 9、 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 五、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生物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现代临床医学概论、医学统计学、医学微生物学及临床微生物检验,生物化学及临床生化检验、免疫学及检验、临床基础检验、血液学检验、分子诊断学、检验仪器学等。 六、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了33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主干学科,分为三大模块: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检验技术类课程。 基础医学类课程 基础医学类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医学统计学等。 (二)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类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等。 (三)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类课程包括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生化检验、免疫学及检验、临床基础检验、血液学检验、分子诊断学、检验仪器学等。 八、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时间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一)课程实践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个重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医学技术类专业,相关课程都同步安排有实验教学环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二)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三)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二、四学期分别开展一周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毕业实习 在第七、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临床上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毕业论文(设计) 在第七、八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七学期选题、开题;第八学期撰写、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考核,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医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196 必修课总学分:122.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5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64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70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02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2.5 平均周学时:25.98  


  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分析化学及 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独立开展环境、食品、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危害因素的检验检疫,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并能从事卫生检验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食品、环境、职业安全等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掌握预防医学、分析化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本理论知识; 3、具有运用卫生检验检疫技术的能力; 4、具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初步能力; 5、具有卫生检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6、具备一定的实验室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环境与职业安全管理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获取信息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学科新知识。 9、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分析化学 五、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生物 化学及检验、普通生物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学、毒理学基础、卫生微生物学、免疫学及检验、寄生虫学及 检验、水质理化检验学、空气理化检验学、生物材料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学等。 六、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课程设置思路,设置了25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主干学科,分为三大模块: (一)基础医学类主要课程 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 (二)预防医学类主要课程 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学、毒理学基础等。 (三)检验技术类主要课程 包括卫生微生物学、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水质理化检验学、空气理化检验学、生物材料检验、食品理化检验学、生物化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 八、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卫生检验专业课程实践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4、毕业实习 在第七、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在第七、八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七学期选题、开题;第八学期撰写、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读(修)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修满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182 必修课总学分:121.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5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538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792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6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6 平均周学时:23.21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能在医药卫生、食品化工、环境保护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推广与开发、产品营销、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 精神;具有一定的科研、教学、开发与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产品营销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大学英语,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7、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生物学、基础医学 五、主要课程 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酶工程、细胞工程、医学统计学、生物制品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等。 六、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了34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生物学、基础医药学、生物技术等主干学科,分为三大模块: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生物技术类课程。 (一)生物学类课程 生物学类课程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 (二)基础医学类课程学 基础医药学类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正常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现代临床医学概论及药事管理学等。 (三)生物技术类课程 生物技术类课程包括基因工程原理、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技术、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 八、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时间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实践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4、毕业实习 在第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在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七学期选题、开题;第八学期撰写、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考核,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332 必修课总学分:130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5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86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59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96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2.5 平均周学时:23.32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法学、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医药市场营销与管理策划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学、医药学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医药市场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解决营销和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医药学必要的基础知识和药事管理知识。 4、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6、熟悉我国有关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含医药)及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惯例和规则。 7、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 10、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医药学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学、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药学、中药商品学、药事管理学等。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本专业根据懂医药通营销的“管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管理基础、重医药特色、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思路,设置了34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主干学科,分为三大模块:医药课程、管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医药课程 医药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基)、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学、药学导论、药事管理学、中药商品学。这些课程是创办专业特色的必备课程,可使学生对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毕业生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奠定基础,提升毕业生的专业优势。 (二)管理基础课程 管理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运筹学、数据库应用、经济法、电子商务等。这些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医药营销理论基础。 (三)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医药市场营销学、销售管理、公共关系学、广告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现代物流学、消费者行为学、现代推销学、SPSS统计分析、商务英语、商务谈判、国际商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营销学等。这些课程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医药市场营销管理、药品销售、医药物流和医药贸易领域的分析、评价、经营、管理等工作。 八、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数据库应用、现代临床医学概论、SPSS统计分析、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医药市场营销学、运筹学、公共关系学、经济法、电子商务、商务英语、销售管理、国际商法、市场调查与预测、现代物流学、营销策划、国际贸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现代推销学等课程开设有实践学时。 4、毕业实习 在第七、第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共计25周。毕业实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教学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授予学位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094 必修课总学分:116.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7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432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68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68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6 平均周学时:23.5    


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掌握管理、经济、物流、信息技术、医药等相关知识和管理技能,能够从事企业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开发研究、管理和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了解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现代物流技术和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现代物流管理学、医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能够运用现代物流基本理论、现代物流技术和方法开展企事业单位的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4、熟悉我国关于医药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方面的管理和法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5、具有较好的科学管理思维、组织协调、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交流与阅读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7、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现代物流管理、经济学、管理学、医药学。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运筹学、数据库应用、医药市场营销学、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学、物流技术、商品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学、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等。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本专业根据懂医药通物流管理的“管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管理基础、重医药特色、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思路,设置了32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主干学科,分为三大模块:医药课程、管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医药课程 医药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基)、现代基础医学概论、中药学、药学导论、中药商品学、药事管理学等。这些课程是创办专业特色的必备课程,能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为提升学生的专业优势奠定基础。 (二)管理基础课程 管理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运筹学、数据库应用、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商法、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等。这些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奠定了较好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 (三)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医药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现代物 流学、物流技术、商品采购管理、国际物流学、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营销策划、财务管理等。专业课 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生产、经营企业、医药相关企业以及有关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运作管理以及相关的科研工作。 八、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军事训练 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系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 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会计学原理、现代物流学、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国际商法、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应用、医药市场营销学、销售管理、商务英语、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学、物流信息管理、商品采购管理、营销策划、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第三方物流等课程开设有实践学时。 4、 毕业实习 在第七、第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共计25周,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教学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 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004 必修课总学分:111.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7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378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648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5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5 平均周学时:22.5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能力,了解医药卫生知识及管理技能,毕业后能在公共事业单位及各类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和医药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了解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卫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利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现代管理学、卫生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并能指导未来的卫生管理工作。 4、掌握公共管理及医院管理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指导公共卫生管理实践,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5、熟悉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了解卫生系统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以适应卫生系统改革的需要。 6、具有利用卫生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并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掌握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政策分析、经济分析评价、绩效评价等管理的基本技能。 7、具有较好的科学管理思维、组织协调、沟通交流与表达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交流和阅读能力。 8、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公共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中基)、中医学基础(中诊)、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学、统计学原理、运筹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医院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医学、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六、专业方向设置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本专业根据懂医药通管理的“管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管理基础、重医药特色、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思路,设置了32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主干学科,分为三大模块:医药课程、管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医药课程 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基)、中医学基础(中诊)、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学、预防医学概论等,是创办专业特色的必备课程,可使学生对医药卫生系统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毕业生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奠定基础,提升毕业生的专业优势。 (二)管理基础课程 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数据库应用、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统计学原理、社会医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奠定了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 (三) 专业课程 包括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政策、社会保障学、卫生监督学、管理文秘、电子政务等,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学、卫生领域分析、评价和管理等工作。 九、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 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系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库应用、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社会保障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管理文秘、社会医学等课程开设有实践学时。 4、毕业实习 在第七、第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共计25周。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一、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修满学分,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二、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050 必修课总学分:114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7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442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630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0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2 平均周学时:22.5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卫生经济学、医学、法学及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后能在医药卫生领域、政府相关部门及商业保险部门从事医疗保险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医疗保险事业。 2、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广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知识创新意识。 3、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医学、药学及药事管理的知识,掌握当前我国医疗、医事法规政策及保险领域相关理论及知识。 4、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以及解决和分析医疗保险领域问题的基本技能。较好的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书刊。 5、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 7、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保险学、经济学、医药学 五、主要课程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保险学原理、医疗保险学、核保与理赔、保险精算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等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本专业根据懂医药通管理的“管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管理基础、重医药特色、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思路,设置了30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主干学科,分为三大模块:医药课程、管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医药课程 医药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诊)、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中药学、药学导论等。这些课程是创办专业特色的必备课程,能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为提升学生的专业优势奠定基础。 (二)管理基础课程 管理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公共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医院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这些课程为医疗保险专业课程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三)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保险精算学、医疗保险学、核保与理赔、卫生经济学等。专业课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医疗保险经营、核保、理赔以及医院、政府部门医疗保险管理相关的工作。 八、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现代临床医学概论、保险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人身保险学、卫生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医院管理学、保险精算学、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学等课程开设有实践学时。 4、毕业实习 在第七、第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共计25周,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教学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毕业及授予学位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1968 必修课总学分:109.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7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36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630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4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4.5 平均周学时:22.1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事法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医药学、管理学基本知识和法学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司法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卫生司法监督或医疗纠纷调处等医事法学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医药学、医事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现代法律和医药学基础,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毕业后能在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公司、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从事医事法学工作。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热爱卫生法治事业,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二) 系统掌握法学、医事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法学、医事法学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现代医疗活动中的基本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能力; (三)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临床医学诊疗模式,了解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了解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实践; (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技能及一定的外语水平;  (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广泛获取信息和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六)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七)具有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具备自我延伸能力; (八)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法学、医学、医事法学 五、主要课程 法理学 宪法 民法 刑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经济法 合同法 国际经济法 卫生法 医疗法律风险预防处理学 药事法学 卫生监督学 生理学 病理学 药理学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管理学原理 医院管理学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经过长期以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本专业课程体系已基本成熟,专业课程体系从教学进度计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都较好地遵循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特色鲜明。主干课程可划分为3个部分: (1)医药学:中医诊断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 生理学 病理学 药理学 诊断学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医院管理学等 (2)法学:宪法 法理学 民法 刑法 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经济法 合同法 国际经济法 等 (3)医事法学:卫生法学 医疗法律风险预防处理学 药事法 卫生监督学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验(践)教学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课堂实践教学、临床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一)军事训练 :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二)社会实践 :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课堂实践教学: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许多课程在 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规定了课堂实践教学学时,大力开展以录像观摩、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研究讨论、模拟法庭等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强调训练 学生从事医疗法律事务的动脑、动口、动手、团队协作基本技能,以及在教学模拟场景下处理医疗法律事务的有效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技能,使学生加 深、巩固医事法学理论教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毕业实习 第七、第八学期开展毕业实习,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基本诊疗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原则,了解医疗全过程,同时加强临床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训练;另一方面,了解医院管理及运行规律,了解与医事法律相关的其他知识和内容,了解我国的审判、检察、律师、医疗事故鉴定、保险等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 制和程序,了解和初步掌握法律实践的基本技能等方面。力求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毕业论文(设计) 在第七学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 指导三周;第八学期撰写论文、答辩。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题要求立意新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或日 后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方向自主选题,也可以由指导教师协助选题。但须与专业内容相关,可涉及学生入系以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任何方面。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期间,在结束时均要考核学生实习合格与否;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052 必修课总学分:11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78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42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84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6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9.5 平均周学时:22.54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教育、人事、司法、卫生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治疗等工作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心理学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践能力。 3、掌握相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临床医学诊疗模式,了解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了解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实践。 4、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技能及一定的外语水平。 5、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广泛获取信息和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具备自我延伸能力。 8、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心理学 五、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咨询与治疗、西方心理学史、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验(践)教学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课堂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课堂实践教学 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许多课程在课堂理论讲授的同时,规定了课堂实践(实验)教学学时,大力开展以专题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研究讨论等课堂 实践教学活动,重点训练学生从事应用心理学的动手与团队协作基本技能,使学生加深、巩固应用心理学理论教学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 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共25周。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其日 后就业方向,其实习内容包括:了解医院管理及运行规律;了解与应用心理学相关的其他知识和内容;了解我国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运行机制和程序,了解和初步掌 握应用心理学实践的基本技能与环节。力求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 学生在毕业实习后期,开展毕业撰写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和答辩能力。 九、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载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思维、实践操作技能、职业态度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评定答辩成绩。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学分,成绩考核合格即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068 必修课总学分:115.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852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412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80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46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4.5 平均周学时:23.0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 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中医药学、现代管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中医药信息管理、信息处 理、信息分析等技能,具备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医疗机构、软件企业、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卫生及中医药信息化相关的信息管理,以及信 息系统分析、实施和评价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的知识,受到医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卫生及中医药行业信息化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系统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医药卫生信息化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3、掌握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和理论特点,熟悉中医临床诊疗模式,了解现代医学的一般性基础知识; 4、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卫生经济学、会计学、医学数据统计分析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5、具有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6、掌握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7、具有医药卫生信息的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8、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9、具有较强持续学习能力,具有自我延伸能力; 10、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运筹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医学信息学、病案信息管理学、网络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医学数据统计分析、XML与电子病历、医学文献检索、网站设计与开发、数字医学图像、卫生经济学等。 六、专业方向设置 医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向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体系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特色鲜明。主要课程可划分为三大模块:医药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一)医药类课程 医药类课程主要包括两门课程: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现代基础医学概论。医药学是开发和管理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系统、以及配合临床医生开发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的必备知识,是创办专业特色的必备课程,使学生对医学信息资源有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使毕业生对今后的医药学工作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可在后期开设临床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概论课程,为提高研究水平和开发利用医学信息资源奠定基础,提升毕业生的领域优势。 (二)管理类课程 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运筹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导论、医学信息学、卫生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医学数据统计分析、XML与电子病历、医学文献检索、病案信息管理学、会计学原理、医学数据挖掘、计算机辅助辩证、决策支持系统。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可视化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医学图像。 九、实践性教学 实 践性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本专业在理论教学基 础上,遵循“四年不断线、一年一个台阶”的原则,加强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知识竞赛、课程实践、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等。 (一)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二)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实践 为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库应用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站设计与开发等,采取直接在机房内授课的方式,使理论课和实验课融为一体。 (四)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 毕 业实习及设计(论文)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开展。在第七学期中完成毕业设计(论 文)选题、开题,至第八学期末完成撰写、答辩。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成绩考核 为 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素质,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载入学生 档案。考核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进行实际操作考试,根据实践课所占比例与笔试成绩相结合计算总成绩。 成绩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均按照《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期间,在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考核学生实习是否合格;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十一、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十二、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094 必修课总学分:116.5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1040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460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59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88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7 平均周学时:23.47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本 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医药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卫生信息管理、医学信息处理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 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毕业后面向医药卫生及其相关领域,可从事软件开发和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管理及开发应用等 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现代医学、医院信息、数理分析、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创新思想,遵纪守法; 2、掌握医药学和医药卫生信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知识; 4、具有信息组织、分析、设计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 7、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较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9、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交流和阅读能力; 10、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中医学基础、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工程 六、专业方向设置 医药软件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其中,必修课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选修课含医药类、人文与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见选修课目录及《湖北中医学院选修课指南》)。 本专业根据懂医药通信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理工基础、重医药特色、强实践能力”的课程设置思路,设置了34门专业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涉及医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主干学科,分为两大部分:医学类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一)医药类课程 医药类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诊)、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等。这些课程是创办专业特色的必备课程,可使学生对医药学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毕业生对医药业务的理解奠定基础,提升毕业生的专业优势。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 1、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包括网络数据库、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J2EE架构设计与开发、医院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XML与电子病历、医学信息学等。这些课程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及有关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九、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基本原则,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习、实训和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一)课程实践 本专业所设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可视化程序设计、现代临床医学概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网络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站设计与开发、J2EE架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与理论课同步开设有实践学时,并在第六学期设置《综合课程设计》课程。 (二)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三)社会实践 学生在第三、五学期分别开展医院见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医院信息化流程,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四)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 毕 业实习及设计(论文)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开展。在第七学期中进行毕业设计(论 文)选题、开题,至第八学期末完成论文的撰写、答辩。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十、成绩考核 为 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载入 学生档案。考核方法以闭卷考试为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进行实际操作考试,根据实践课所占比例与笔试成绩相结合计算总成绩。成绩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均按 照《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各项条款执行。 毕业实习期间,在各科实习结束时均要考核学生实习是否合格;毕业实习全部结束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十一、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修满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二、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350 必修课总学分:131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98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758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594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324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18 平均周学时:24.31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熟练地掌握英语读、写、听、说、译能力,了解医药学基础知识,适应医药国际化趋势,毕业后能从事医药对外交流、翻译、医药对外贸易、英语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英语人才。 三、培养要求 1、 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遵纪守法; 2、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 3、 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 4、 了解中医药专业英语特色;具有较好的中医药专业英汉口、笔译能力; 5、 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8、 能较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和现代办公设备。 9、 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四、主干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医药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语法、语言学导论、英语国家概况、英国文学、美国文学、中医学基础(中基、中诊)、中医学基础(中药、方剂)、中医药英语等。 六、修业年限    四年 七、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共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块。 1、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三部分,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2、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选修课参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公共选修课含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体育艺术类、管理科学类及信息科学类课程,参见《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八、实践教学   1、军事训练 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展军事训练2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纪律素质。 2、社会实践 学生在一年级及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各开展2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3、英语专业技能实践,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4、第八学期末进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各五周。 九、课程及考核   为检查教学结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所修读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并结合平时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考试成绩再入学生档案。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课程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具体由课程教学大纲或实验大纲确定。 毕业实习结束时,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答辩,其考核成绩分别为实习考试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取得毕业资格;符合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十一、教学时数比例 必修课教学总时数:2306 必修课总学分:128 公共基础课教学总时数:584 专业基础课教学总时数:936 专业课教学总时数:786 专业选修课教学总时数:480 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6.5 平均周学时:22.29  


湖北中医药大学选修课目录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课程类别            
1             中医美容学             36             2             自然科学类            
2             中医食疗学             30             1.5             自然科学类            
3             针刀医学             54             3             自然科学类            
4             健康教育             18             1             自然科学类            
5             络病学             30             1.5             自然科学类            
6             康复医学             40             2             自然科学类            
7             全息诊疗学             30             1.5             自然科学类            
8             临床中药炮制学             36             2             自然科学类            
9             黄帝内经养生学概论             30             1.5             自然科学类            
10             现代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36             2             自然科学类            
11             医学遗传学             36             2             自然科学类            
12             临床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             26             1.5             自然科学类            
13             中医整脊学             54             3             自然科学类            
14             中医养生学             24             1             自然科学类            
15             中医养生康复学             36             2             自然科学类            
16             中医运气学             24             1             自然科学类            
17             中医足疗学             24             1             自然科学类            
18             医学遗传学             28             1.5             自然科学类            
19             医学细胞生物学             36             2             自然科学类            
20             美容造型艺术设计             18             1             自然科学类            
21             康复护理学             24             1             自然科学类            
22             护理信息学概论             18             1             自然科学类            
23             难经             24             1             自然科学类            
24             医学英语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25             医患关系与沟通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26             中医药文献检索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27             大学语文             20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28             西方文学名著赏析             20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29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30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30             医疗事故争议与法律处理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31             英语演讲与口才             18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32             商务英语             28             1.5             人文社会科学类            
33             儒家文化精品赏析             40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34             演讲的心理与艺术表现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35             文献检索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36             心理学基础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37             基础西班牙语             32             2             人文社会科学类            
38             普通话正音             20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39             弟子规             18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40             跨文化交际             18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41             英语国家概况             18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42             中国文化概论             19             1.5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43             中国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19             1.5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44             从愚昧到科学——科学技术简史             35             2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45             美学原理             27             1.5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46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26             1.5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47             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             31             2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48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36             2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49             中华诗词之美             23             1.5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50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             34             2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51             西方哲学智慧             28             1.5             人文社会科学类(尔雅通识课程)            
52             音乐赏析             36             2             体育艺术类            
53             歌唱艺术与表演技巧             28             1.5             体育艺术类            
54             美术构赏             28             1.5             体育艺术类            
55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28             1.5             体育艺术类            
56             中国花鸟画             28             1.5             体育艺术类            
57             长拳             24             1             体育艺术类            
58             英语经典影片赏析             24             1             体育艺术类            
59             合唱与指挥             36             2             体育艺术类            
60             药品营销策划             36             2             管理科学类            
61             医院管理学             20             1             管理科学类            
62             营销与生活             20             1             管理科学类            
63             VB程序设计             54             3             信息科学类            
64             C语言程序设计             36             2             信息科学类            
 

上一条: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通知

关闭